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校团员和青年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来源:团委 | 发布日期:2025-09-04 】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天安门广场上庄重而热烈,80响礼炮震彻云霄,那一声声巨响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当屏幕中三军列阵,铁甲生辉的盛大场景映入眼帘,将士们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在耳边回荡,大家深切感受到:80年前那段烽火岁月并未远去,它化作钢铁洪流与嘹亮号角,提醒着新时代青年,和平来之不易,复兴仍需奋斗。我校团员和青年思潮澎湃,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凝聚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国际学院2022级学生

王士博

观看完此次阅兵,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阅兵式上,受阅部队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实力和民族的团结自信。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学生干部,我要以身作则,带领同学们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各国人民讲述真实的中国抗战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维护历史的真相和尊严。

团校办公室学员管理部志愿者

文学院2024级学生

郗方圆

9月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内心深受震撼。

当抗战老兵方队出现在屏幕上时,我的视线瞬间模糊了。他们那历经沧桑却依然坚毅的面容,让我想起了家中长辈讲述的抗战故事,那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现实。

作为校团委团校办公室学员管理部的一员,我深知组织大型活动的不易,而阅兵仪式的完美呈现,让我看到了极致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严谨细致,将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最好。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和伟大的抗战精神。同时作为共青团员,我深感使命在肩。阅兵式上那整齐的方队、先进的装备,展现的是国家的强大。我要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校团委实践部志愿者

文学院2024级学生

梁馨方

今天上午,我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约70分钟的阅兵仪式,如同一部流动的历史史诗,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长安街上,三军将士步伐铿锵、意气风发;新型武器装备威武列阵、气势磅礴,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家实力的展示,更是对革命先烈最深切的缅怀。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习惯于用文字表达情感,但今天,当看到载着抗战老兵的礼宾车缓缓驶过天安门时,我深感语言的苍白。那些满脸皱纹的老人胸前挂满的勋章,是一部无需言说的史诗。

我的专业教会我如何用语言塑造形象、传递情感,而今天的阅兵式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超越文字的力量,那是一种深植于一个民族骨血中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传承。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认为观看阅兵不仅是感受震撼,更要汲取力量。“不忘峥嵘七十载,牢记奋进新时代”,这不仅是口号更应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行动指南,正如那位参加阅兵后选择参军的大学生秦绪媛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需要。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作为共青团员,我将用行动践行誓言,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绽放光彩。

校团委佳音广播站直播部工作人员

儿童福祉学院2023级学生

李鑫雨

屏幕前震撼人心的画面,让我心潮澎湃,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一名校团委广播站成员和共青团员,观看九三阅兵时,我不仅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更体会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抗战老兵们的敬礼让我热泪盈眶,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徒步方队的整齐步伐、装备方队的先进武器,展现了大国自信与尊严。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阅兵训练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参阅人员历经数月严苛训练,有人踢坏多双军靴,有人汗珠砸在滚烫地面瞬间蒸发,只为展现最完美的姿态。这让我明白,传承不是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作为广播站成员,我将用好声音讲述抗战故事,让红色基因“活”起来;作为共青团员,我会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精益求精”的阅兵精神,把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必将接力前行!

校全媒体技术部工作人员

儿童福祉学院2023级学生

靳莲懿

作为一名校级团学骨干,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观看了阅兵仪式。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我思考的是,这种精神力量如何能以一种恰当、适宜的方式,传递给今天在和平阳光下成长的孩子们?它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应是潜移默化的滋养。我们要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早已散去,但历史的记忆必须永存。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对我而言,这次阅兵仪式更是一次深刻的职业启蒙:我将来所教育的孩子,正是祖国的未来。我将努力把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为他们未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最初最坚实的精神底稿。

退役军人

商学院2023级学生

黄致强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观看九三阅兵,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整齐的队列方阵、嘹亮的口令,仿佛让我回到了那段摸爬滚打、热血沸腾的军旅岁月。看到东风系列导弹、新型战机等先进装备依次亮相,我由衷为祖国的国防实力自豪——曾经我们攥着老旧装备守国门,如今铁甲洪流护山河,这跨越里藏着无数人的奋斗!我虽已脱下军装,但“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早已刻进骨子里。往后在平凡岗位上,我仍会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把练兵时的韧劲用在干事上,用一言一行续写对祖国的忠诚,就像当年守护哨位那样,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繁荣!

退役军人

文学院2023级学生

王韵哲

作为一名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观看九三阅兵时,我内心涌起难以言表的激动与自豪。屏幕里,铁流滚滚;屏幕外,热血沸腾,受阅方队严整的军容、自信的步伐和高昂的气势,让我感受到大国崛起的自信与尊严,更体会到抗战历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当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我仿佛回到了军旅生涯,回忆起一令一动、泪珠滑进眼眶也不能擦的艰辛训练,那种整齐划一背后是无数汗水与坚持。如今,战士们手握现代化装备,目光如炬、身姿如松,这彰显了国家强大的国防力量,也让我热泪盈眶,仿佛看到昔日战友的梦想成真。

作为文学专业学生,我深感文字的力量: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思考如何用美学原理记录这些感人瞬间,传承红色基因。军旅生涯短暂,但军魂铭记在心,我将发扬军人作风,用所学践行忠诚担当,为国家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退役军人

传媒学院2024级学生

姜晟

九月三日的长安街,铁流滚滚、战鹰呼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震撼场景,如同一堂穿越时空的大课,让我这名曾在武警北京总队执勤、如今复学的大二学生,更加坚定“退役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的信念。

屏幕上,徒步方队身着新一代数字化迷彩接受检阅。看着他们挺拔如松的军姿、利剑出鞘般的眼神,我仿佛回到了自己在首都执勤的日子。那时,我也是这样站着军姿,任凭汗水流进眼睛也不敢眨眼,双腿如灌铅仍咬牙坚持。装备方队的钢铁洪流带来震撼大地的轰鸣。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 这些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展示了我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飞速提升。作为曾经的一名武警战士,我为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感到由衷自豪。

退役军人

法学院2023级学生

刘航

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号角在天安门广场吹响,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朝阳冉冉升起,我这位曾身着橄榄绿守护家国、如今重返校园追逐理想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早已热泪盈眶。屏幕里的方阵铿锵有力,装备轰鸣震彻云霄,而“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十二字箴言,如同穿越80年时光的火炬,在我心中熊熊燃烧,让我深刻读懂历史的重量、国家的力量,更明晰吾辈的担当。

作为一名退伍兵,我深知“正义”二字不是口号,而是训练场上的汗流浃背、执勤时的高度警惕、危难前的挺身而出。过去,先烈用枪炮守护正义;现在,我们用过硬本领、坚定信念延续正义,让“正义必胜”成为任何妄图破坏和平者都不敢触碰的底线。

吉林省红色故事宣讲员

传媒学院2023级学生

丁炜家

在今天,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屏幕里每一步铿锵的正步、每一声响亮的口号,都让我忍不住攥紧了手。尤其是老兵方阵缓缓走过时,那些布满皱纹的手敬起军礼,瞬间让我红了眼眶——这不是普通的庆典,是对无数先烈的告慰,是对那段不屈历史的铭记。

作为校学生会文艺部的成员,我深知文艺在凝聚人心、传承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通过文艺活动,将抗战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同学们。身为共青团员,我更要以身作则,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而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我被阅兵仪式上那些激昂的解说所感染。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着用声音传递正能量的责任。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用清晰、有力、充满情感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珍惜和平。

国旗护卫队副队长

机电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

梅中广

作为长春人文学院国旗护卫队副队长,我与大一新队员们一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仪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阅兵场上,45个方(梯)队威武行进,从新一代装甲装备到“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从抗战老部队到军事力量新布局,展示了国之重器的威严和新时代强军的磅礴力量。当7架歼-10拉出14道彩烟,寓意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坚守、奉献与忠诚的意义。

回想起我们国旗护卫队的日常训练,无论是晨披朝阳的早训,还是晚霞相伴的晚训,我们始终坚持站军姿、练正步、整队列。抬腿高度需保持在30厘米,步幅固定为75厘米,摆臂时手臂要绷直,与身体成90度直角。这些看似枯燥的训练,磨炼着我们的意志,锻造着我们的体魄。我们也在训练之余通过“趣味接力”“数字抱团”等游戏增进团队情感,因为我们深知,国旗护卫队不仅是一支队伍,更是一个拥有火红信仰的组织。观看阅兵,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正如我们每日在训练场上所践行的那样,“一朝入国护,一生难相忘”。我们将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最标准的动作,完成每一次升旗仪式,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用青春守护国旗,用热血谱写忠诚——这便是我们国旗护卫队员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国旗护卫队指导员

机电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

李明阳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隆重举行,这场阅兵式令我感慨万千。当阅兵式开始,三军将士步伐铿锵,口号震彻云霄,装备列阵如林,我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新型主战坦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新型战略导弹等一大批新域新质作战装备集中亮相,这些国之重器彰显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军队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巨大进步 。从开国时的“万国造”“到如今的“中国造”,中国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之路上阔步前进,这是无数军工人和科研人员默默耕耘、砥砺前行的成果。看着一个个方队走过,我仿佛看到了八十年前那群赤诚报国的青年,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那段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我们更能体会训练的辛苦以及先辈们的不易,我相信在日后的训练中,我们国旗护卫队全体队员更将发扬先辈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更加投入,刻苦训练,不辜负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盛世,愿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初审(一校):孙铭璐

复审(二校): 蒋 丹

终审(三校):寇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