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关注吉林发展、参与吉林发展,进一步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贡献青春力量。长春人文学院法学院“法润沃野振兴团”前往吉林省松原市,开展以“法治力量助沃野,乡村振兴谱新篇”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扬老师、团委书记周玥老师、辅导员于欢老师、专职教师邱林阁老师,带领2022级、2023级共11名团队成员共同参加。
走进前郭革命精神
传承与追寻红色记忆
法润沃野振兴团队首站来到前郭县红色事业传承展览馆。庄严肃穆的展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生动的实物展品,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团队成员们驻足凝视,仔细聆听解说员讲述前郭县的红色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凝聚着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更激励着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探索吉林百奥
生物科技与产业前沿创新

第二站,实践团队抵达吉林百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成员们参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研发实验室,了解到该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在参观过程中,公司的管理人员还向成员们介绍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大家认真聆听,对生物科技行业有了直观和深入的理解,并充分认识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首要任务,以及生物科技在吉林振兴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沿非遗文化历史足迹
探秘古老技艺之谜
第三站,实践团队来到松原市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主题,致力于对非遗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文创衍生品的开发与生产、以及非遗教育与研学旅行等项目,被评为省级研学旅行基地。这里汇集了众多精美的非遗艺术品,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匠心的时代,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同学们开启了全新的视野。在此,团队成员们得以深入观摩和学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知,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实践团同学们前往“最后的渔猎部落”冬捕体验馆。一进入体验馆,便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冬捕现场。逼真的场景布置,让人感受到冬捕时那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工作人员详细地为团队成员们讲解了冬捕的流程和技巧,从寻找合适的捕鱼地点,到凿冰眼、下渔网,再到收网时的欢呼雀跃,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渔民们的智慧和经验。



重走查干湖红色路线
传承绿色发展理念
第四站,实践团队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查干湖生态水岸,重走查干湖红色路线。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成吉思汗召、渔猎文化博物馆、查干高娃广场等特色地标,深入感受“红色路线”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望着眼前水天相连的壮阔景象,带给了实践团成员们视野的开阔、身心的愉悦与身处神州大地的自豪,更是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与人民幸福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实践价值,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的真知,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情系松原 专业助力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
第五站,法润沃野振兴团队成员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法治振兴,通过深入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当地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法治氛围;通过普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防欺凌和困难求助等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判断危险能力。并结合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和案例讲解了预防网络安全、校园霸凌、防诈骗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当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法学院将持续关注乡村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确保法治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祖国的未来铸就坚实的法治基石。



实践团成员们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颇丰,深刻感受到了红色革命精神的深厚内涵和非遗文化的不朽魅力,也认识到了前沿技术对我国当今产业发展重要性;法学院学子也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助力吉林法治道路的长足性发展。此次活动提高了法学院学生的法学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同时是对法学院教学工作的有益补充。在未来,法学院将持续深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实践之中,为吉林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初审(一校):孙铭璐
复审(二校): 蒋 丹
终审(三校):寇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