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专业2020级4班团支部成立于2020年9月,共有成员28人,团员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目前本支部已发展中共预备党员4名。团支部成员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思想政治修养、支部学风建设、实践活动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团支部建设
在自身团支部建设方面,团支部以严格标准要求支部内成员,积极向榜样看齐。在良好条件的孕育下,团支部在2022年度获得两项市级荣誉称号。于2022年9月荣获长春市学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称号,是我校唯一一支获此殊荣的团支部。此外,还荣获2022年度长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并于2023年初在共青团长春市委文件{2023}5号中被公开表彰。


二、学习成果
团支部一贯重视学风建设工作,不仅日常学习上真抓实干,还积极组织号召团支部成员参与各类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开拓视野。秉持着“互帮互助”的理念,所有支部成员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其中6名同学专业成绩占年级前10名。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方面,支部成员斩获各类奖项20余项。团支部在学院各类专业活动中起到良好带头作用,踊跃报名参加各类竞赛。其中,一名团支部成员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两名团支部成员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三名团支部成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语法竞赛中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全国三等奖。五名团支部成员曾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等奖项。在专业学习上,一方面,我支部严格保证到课率,遵守课堂纪律。另一方面,鼓励同学参加学科竞赛与学术讲座。团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学术性讲座10余场。团支部积极引导成员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培养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团支部一直将提高团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政治修养作为支部工作的重点。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等各项会议十余次,均有主题有记录。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每周定期开展主题团日学习,做到工作有序进行,支部青年大学习完成率始终保持在我院前三名。团支部成员每月按时收缴团费,严格遵守组织规定。团支部内包含7名长春人文学院思政宣讲团成员,四史竞赛优秀奖获得者10余名。凭借优异的成绩,团支部成员获“思政课伴随我成长进步奖”4名,“思政标兵”2名,10余名支部成员获得思政课“优秀骨干”荣誉称号。



四、志愿服务方面
团支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和义工活动,疫情在校期间,支部内7名团员自愿报名成为抗击疫情志愿者,并支援志愿服务50余天,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负责公寓同学的餐食、抗原分发、人数核实等生活服务,并荣获长春人文学院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2名同学主动参加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名到团市委办公室实习,在切实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10余名团支部成员积极参加“我为同学做件事”活动,根据不同实际情况,策划各类主题活动来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支部内“学习邦”志愿服务团队3名成员,在假期期间与农民工子女进行线上一对一“云”答疑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完成固定学习任务之外还主动进行知识教育;支部内外研社学习互助社团5名成员,通过晨读,使用活泼轻松的领读方式精进口语发音、积累常用小句、提高口语实力。支部学习委员主动带领成绩优异的同学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课后辅导,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在这种良好学习氛围下,本支部大学英语四级通过人数28人,大学英语六级通过人数22人,专业英语四级考试通过人数15人,各项数据均为年级最高。在学生工作方面,团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各类志愿服务工作。支部成员作为学生志愿者领队带领全校45名志愿者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并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支部内10余名同学连续三年参加迎新活动,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学校做出奉献。此外团支部一半以上成员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志愿者”称号。




五、创新创业方面
团支部内部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类活动。在我校举办的近几届“互联网+”创业大赛中,支部内部所提出的创业项目均获得“互联网+”创业大赛校级优秀奖。更有支部成员创新创业项目获“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重点支持项目”、“国家级重点支持项目”等荣誉称号。在“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支部成员所提出的创意项目再次获得“普通高校组特等奖”。更有项目突破重围,顺利进入省赛,荣获省级特等奖,挺进全国决赛,创下了我校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海纳百川,地生万物。荣誉就好比是圆形的跑道,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0级英语系4班团支部将带领支部所有成员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携手共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初审(一校):孙铭璐
复审(二校): 蒋 丹
终审(三校):寇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