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国际学院2018-2019学年全面建设成果显赫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10-21 】

国际学院在2018-2019学年中,严格落实学校董事会和学校党政领导的要求,在赵俊峰院长带领下,全院教师齐心协力,以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核心,全面开展专业建设和学院各项工作落实,工作中有新思路、新亮点、新作为,走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前列。

一、教学工作与专业建设成果突出。本学期教学工作与专业建设方面总结起来有十一件大事。(一)确立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工作新核心。以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为工作核心,国际学院开展了三次班子研讨会,围绕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进行工作安排部署,以及各项工作分工落实。通过三次讨论专业建设规划初步形成。另外,开展了三次全体教师参加的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研讨会,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员共建的工作氛围。(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新制度。为了全员调动教师、教辅、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国际学院推出了一整套激励机制方案,包括教学奖,科研奖,管理奖,优秀辅导员奖,优秀班主任奖,出国,赛事,考研等辅导工作业绩突出奖,共六个方面的奖励机制。(三)实施就业市场走访、在校生调研与专业建设结合新举措。按照学院总体部署,学院把就业市场走访调查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系主任带队,走访北京、西安、广州三个城市。通过走访,了解到全国外语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势扑面而来,“新文科,大外语”, 赋予外语教育新使命。通过走访市场发现就业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倒逼外语专业进行改革。学院主动求变,进行专业建设改革,对在校的7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学院的8个校企合作项目、4出国留学就业项目。调研结果确实体现了学生的就业取向,出国选择等,为下一步国际学院实验班的落实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四)打造校企共建“语言+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国际学院校企合作的两大亮点分别是与长春斯纳欧软件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达成共同开发“语言+IT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励步英语共同打造“英语教育+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与韦思国际英语合作,借助其充分的教育资源开展课程植入与入岗实践。与青岛游轮培训公司达成实习就业合作模式。学院与“阿里巴巴百城千校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校企合作不断升级。(五)实现英语专业双学位建设新作为。国际学院向吉林省学位办申请英语专业双学位授权。英语专业经过30年发展,形成了深厚积淀,作为省特色高水平专业和省级一流学科专业点,通过双学位可以面向全校开展外语高等教育培养,拓宽了英语人才培养范围,为学校培育具备外语优势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六)首创特色早晚自习新做法。为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动性与学习习惯,打造国际学院语言学习气氛,学院开展以听说为主的特色早自习和晚自习,利用大一、大二早自习时间和部分晚自习时间,进行专业英语四级听力和口语训练,学生主动要求继续开展特色早自习。(七)夯实以赛促学新硕果。国际学院还开展以年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加的英语专业技能大赛。大一朗读比赛、大二词汇比赛、大三写作比赛,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最后进行国际学院2019年英语技能大赛成果汇报。在全国各种赛事中,国际学院也斩获佳绩。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4名同学获奖,全国第九届大学生市场调研大赛获三等奖,“图书馆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获得一等奖,翻译比赛、全国商务英语技能大赛二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校级遴选中,国际学院5支队伍进入省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徐文娜和张俊姝老师获一二等奖;智慧课堂讲课比赛,徐文娜老师获一等奖,张俊姝和李响老师获三等奖,孙萌和程莉莉老师获优秀奖。(八)推进“超英学习通”智慧课堂新改革。国际学院推进“互联网+教育教学”,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超星学习通” “一平三端”平台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会,旨在实现智慧型、翻转式、混合型课堂模式。目前,英国文学选读课程、英语教学法、英语语法课程皆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九)积极申请吉林省金课建设项目新作为。教务处下发的吉林省金课建设计划后,学院采取商务大类、英语教育大类方案,进行金课建设项目申请,全院共申请了7个金课项目。其中,胡爱晶老师的英语教育被学校选送为省级金课。另外六门课程参加校级金课的遴选。(十)开创国际学院特色实验班新思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以及特色的实现,通过实验班机制对建设方案进行试点运行,形成与斯纳欧“语言+IT技能”特色实验班,与励步建设“英语教育+营销技能”特色实验班,大一大二建设进行拔尖式培养,开设卓越实验班,计划下学期开学启动。(十一)冲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新目标。作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英语专业,被教育厅直接转为省“双万计划”,即进入吉林省一万个一流专业。最近,国际学院英语专业刚刚完成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申请。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齐头并进。(一)学术地位与日俱增。国际学院跻身中国一流外语学科联盟理事单位与中国英语诗歌学会理事单位。(二)项目申报硕果累累。通过组成项目申报团队,凝练项目申报方向,研讨申报书,邀请专家就国家与省部级课题申报进行讲座,就课题申报书撰写进行把关与指导,经过申请以下项目得到立项:吉林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1项;吉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项,吉林省社哲项目2项,立项1项。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3项,吉林省教学科学课题4项。(三)省部级科研成果评奖破零。获得第十二届吉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长春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四)校内外学术讲座频繁。邀请校外与国外专家来我院做学术研究报告,积极组织国际学院教师到校外听取学术报告。自本学期伊始,即组织老师到临近相关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听报告。组织学生英语专业素质与国际化意识培养研究座谈与报告。精心打造“外籍教师文化谈”系列报告、“英语专业素质与专业赛事技能提升”系列报告、“拔尖人才”培养学术报告等。(五)标志性学术成果质量俱佳。截止2019年上半年,教师发表国际核心检索与中文核心检索论文9篇,CSSCI级论文6篇,文章分别发表外语学科与文化研究专业领域重要期刊上其中,崔丹发表CSSCI论文5篇,张国庆在CSSCI级论文1篇。崔丹发表《中国比较文学》论文获吉林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崔丹发表论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国际检索核心论文组稿10篇,有望在7月30日之前全部定稿定版。3名教师参加中国儿童文学年会论文征稿与评奖活动。出版学术专著3部。张颖、崔丹等撰写的《现当代美国少年小说类型研究》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填补国内系统性研究美国少年儿童小说的空白。孙瑜撰写翻译专著2部。已完成1部译著合作翻译。崔丹合译《卡赞论导演》,(12万字)2019年12月出版。王宇光出版《商务英语翻译实务》教材1部。(六)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成绩斐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国际英语语言培训教师资格证(TESOL)培训工作,提升国际学院全体教师的教研水平与素质。目前,已经有22名教师完成线上研修、线下录课、线下考试,成功考取国际英语教学资格证书。打造国际学院教师科研与教研团队,形成了国际学院科研团队,国际考试教研团队,金课群团队,读写团队等。(七)省厅级科研平台申请稳步推进。学院积极推进省厅级科研平台申请与建设工作,目前国际学院积极建设民办高校翻译教育研究中心,围绕基地建设目标与任务进行建设。硬件上,落实同声传译室建设与维护工作。软件上,召开基地建设研讨会,探讨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方向与措施,打造精品基地项目。继续国际学院学生翻译报的编辑与出版工作,邀请专家为学院师生进行讲学。目前依托基地申请基地科研项目1项。(八)学科点建设扎实落实。第一,积极与教育硕士学位点申请(培育)负责人儿童福祉学院王萍院长共同深入探讨学位点建设相关问题。第二,凝练学位点建设工作重点,建立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同声传译室。第三,组织孕育与申报各类与学位点建设相关密切相关的省部级科研课题。信息提取、汇总、反思与推进工作。填写相关表格,如《学科建设规划表》,《任务推进表》、《中期检查简况表 》、《硕士点学位授权表》、《信息补充说明表》,以此理清思路,并力求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九)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初见成效。组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课题申报,重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目前在研与立项共7项。积极指导并组织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力求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目前已有两名英语专业学生在我校校报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指导教师,崔丹)积极组织学生考研辅导,组织教师为考研学生进行讲座与个别针对性指导。(十)积极推动学生国际化培养。为学生精心打造雅思国际英语能力培训,出国进修硕士与博士学习提供必备条件与契机,尤其2017级王凯彬同学在学习后成功申请卡迪夫城市大学硕士留学录取通知书,并由于雅思成绩优秀,获得1500英镑奖学金。为学生“量身定做、量体裁衣”,组织外籍教师为学生进行系列文化与学术讲座。组织院内雅思团队教师为全校与全院有意向考取雅思与出国进修学习的学生进行公益性讲座,目前已经组织3场。

三、党政建设与学生工作成果明显。(一)学生工作日常管理处在全校前三甲。国际学院现有学生934人,4个系,32个班,4位辅导员老师。学生工作日常管理处在人文学院的前列,在学院6个月的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评比中获好成绩,连续6次获得流动红旗(学校取前三名);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较好,刘冰老师在第八届“拓展杯”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张北乔老师获得三等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在全校第九届运动会上获得精神文明奖第一名。(二)立德树人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环节。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和建院30周年契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宗教观教育,做好爱校教育,积极开展“三学两树一争”教育。开展“青马工程”建设,抓住教育契机,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研室建立了融合共同体,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学生骨干成长很快。陈新仪、郭思璇等5名同学被评为思想理论教研学习标兵(全校18名)。思政讲课3名同学入选,“思政伴我成长”有5名同学受到表彰。(三)“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促辅导员素质全面提升。本学期辅导员队伍发生很大变化,工作进行了重新分工,创新工作模式,建立了“辅导员+工作室”模式,根据各辅导员个人擅长领域组建10个工作室,分别带领学生干部和各班级骨干组成工作室团队,按照工作侧重点开展工作。团总支书记薛礼峰老师+党建+团建+学风,姜洪昌老师+思政+青马,刘冰老师+创新创业+科研,张北乔老师+心理+学习筑梦+志愿者;现初建成效,由刘冰指导的王一冰等15名同学组成的“星语星愿”团队在青红赛道中获一等奖;坚持辅导员每周二例会制度。鼓励辅导员参加省里和学校组织的培训和比赛。(四)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成效初显。国际学院对团总支、学生会的换届选举非常重视。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履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职能,表达和维护学院及同学的切身利益,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服务。团总支获先进团总支,学生会四星级。(五)专职教师做学生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全院思政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了专职教师做学生工作的机制,认真落实并履行《专职教师做学生工作实施办法》,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全院32名教师担任32个班主任,学院对班主任学年进行评比。他们在学生考研、就业、各种专业竞赛中发挥作用。(六)强化平安校园建设, 做好学生评优评奖。在学生管理上,做到工作严、细、实。辅导员经常深入寝室和教室,对学生教室和寝室做到日检查、周检查、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加强大一学生早操、大一、大二学生早晚自习的管理,本学期早自习,院长、系主任都主动排班,每天都有一名领导检查;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和严格管理,学生在各项考核评比中都名列前茅,连续在学校6个月日常管理中获得流动红旗。2018级在早操比赛中获一等奖。重视抓好学年评奖评优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对在校庆期间表现好的表演团队和运动员取得好成绩进行表彰奖励。(七)重视精准就业, 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近95% 。领导重视,院长亲自抓,班主任积极做学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先后召开4场考研、就业指导报告会,举办3场2019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邀请5家和18家单位与学生洽谈,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近95%。(八)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人文情怀。去年校庆期间,设计开展了一些与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赛促学活动,举办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年级为单位)学习经验、考研交流会等高效促学活动,取得近20个奖项。

(供稿:国际学院 审稿:解克兢